梳理“3套清单” 按单履职尽责 持续做好服务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后半篇文章”
保山市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促进开发区创新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机构编制服务保障作用,持续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保山市5个省级开发区内部实行“党工委(管委会)+事业单位+企业”的运行体制,外部实行“市级派出+市县共管”的管理模式,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工作体系,开发区管理运行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聚焦服务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后半篇文章”,市委编办主动牵头谋划,与组织、发改、财政、司法、政务服务等部门密切配合,研究制定了开发区职责、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职责、服务开发区具体措施等“3套清单”,进一步划清职责边界,明晰事权关系,健全协调机制,并坚持清单明责、照单分工、按单服务,稳妥有序做好服务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各项配套工作。
“清单明责”精准定位。为推动开发区将职能职责聚焦到经济建设上来,在开发区管理机构优化提升改革中,明确开发区管理机构作为履行开发区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法定机构,主要承担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组织领导、发展规划、协调服务、经济管理、招商引资等职能职责。同时,根据开发区功能定位和形态特征,编制《云南保山产业园区管理机构职责清单》,梳理明确开发区管理机构经济发展、园区建设、协调服务、招商引资等6大类35项职能职责,把加快产业发展、培育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准确定位开发区经济发展功能。编制《开发区经济管理赋权清单》,将有利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的事项依法赋予开发区行使,使其拥有更多经济管理权限,推进“园区事园区办”,强化经济发展、产业集聚和投资服务等职能。编制《开发区行政执法事项清单》,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执法事项,避免重复执法和多头执法现象。通过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保山产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以绿色能源产业为主导,绿色轻纺和绿色生物制造产业为特色的“一主两特”产业布局,园区入驻企业131户,解决就业2万余人,园区发展活力进一步迸发,2022年获评“云南省成长型制造业集群”。
“照单分工”严格履职。按照“明晰定位、放权赋能、瘦身健体”的原则,在推动开发区聚焦经济建设做加法的同时,围绕社会事务做减法,市委编办牵头召集园区、县(市、区)委编办、永盛街道办事处共同梳理排查园区范围内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承担情况。市级制定出台了《云南保山产业园区管理机构交还市直各部门承担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清单》《市直相关部门帮助支持云南保山产业园区发展的工作职责清单》。一方面,全面取消授权委托,将原保山工贸园区与市直相关部门签订的10份委托协议共99条委托事项全部交还各部门承担;另一方面,明确园区需求市直职能部门主动提供支持帮助的项目备案、招商引资宣传、规划设计审查等8项职责事项,有效保障工作衔接。同时,园区所在的隆阳区制定出台《隆阳区直部门承担云南保山产业园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清单》《隆阳区永盛街道办事处职能清单》。通过厘清所在地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与开发区管理机构的职责边界,全面剥离社会事务职能,切实为开发区“松绑减负”,推动形成机构规范、职能清晰、运行高效的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
“按单服务”形成合力。市委编办切实发挥机构编制部门对开发区的服务作用,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服务发展”的思路,研究制定《关于规范优化机构编制资源服务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梳理《规范优化机构编制资源服务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具体措施任务清单》,从“规范机构设置,完善组织架构”“明晰功能定位,理顺各方关系”“持续放权赋能,健全协作机制”“创新编制管理,优化用人机制”4个方面细化12项任务共16条措施,建立起服务开发区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加强开发区机构设置评估调研、运行效果综合分析等,深入分析研判开发区管理机构的编制资源效益发挥情况,对编制资源进行不断优化调整。2022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32.76亿元,同比增长80.8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1.39亿元,同比增长81.9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6亿元。2023年一季度园区工业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90亿元,同比增长20.5%;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4亿元,同比增长17.65%。开发区作为全市产业发展重要载体、经济增长重要支柱、产城融合重要引擎的作用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