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工作新闻>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工作动态

发挥机构编制“磁吸效应” 助力打造人才引进“高地”

来源:市委编办 发布时间:2022-07-12 15:10 浏览次数: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保山市委编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编制对各类人才的磁吸效应,把各类人才吸引到保山,打造保山人才高地、人才沃土。

整合机构编制资源,打造引才“磁极”。由于传统观念和就业形势影响,“有没有编制、能不能获得编制”成为各类人才选择就业地的重要条件,编制资源成为吸引人才的“磁极”。拥有充足的编制资源和人才编制保障能力,成为保山机构编制部门的重要课题和重大挑战。为此,市委编办树立“一盘棋”思想,在资源整合上狠下功夫。一是盘活“内存”。建立健全机构编制评估工作机制,结合各单位职责清单,对各系统机构编制运行情况进行科学评估,统筹清理“非技术”“辅助性”编制,全面整合各系统内空编,优先向研发一线、技术一线倾斜,重点保障专业人才用编需要。3年来共对市级60余个事业单位开展机构编制评估。二是收回“自存”。强化空编回收举措,对“小、散、弱”机构,严格按照机构设置标准原则,进行撤并整合;对空编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减一收一”的原则,将空编统一收回,实行集中动态管理使用,统筹保障人才等重点工作编制需要,3年来共收回事业空编70余名。三是建立“库存”。结合人才工作实际,健全引进高层次人才编制保障机制,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办法,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库”,保持30名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规模,专项保障各类高层次人才引进需要,做到有人才必有编、引人才必配编。

强化机构编制管控,建立人才“磁场”。在中央、中央编委逐步加大控编减编工作力度的形势下,编制成为稀缺资源、战略资源。面对人才工作巨大的编制需求,必须要坚持“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的原则,强化编制管控,用有限的编制资源,批次引进“高精尖缺”人才,通过人才的聚集效应、虹吸效应,建立高层次人才磁场,推动形成“以编引才、以才提效、以效减编”的良性循环。一是严把进口。严格人才编制日常审批管理,加强进人计划前置管理、人员调动前置审批,准确区分“人才引进”与“单纯进人”的情形,坚决堵住“不重效率,以人才工作为借口,单纯增编增职增人来推动工作”的形式主义,保留更多编制资源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需要。二是疏通出口。严格人才流出消编制度,对调出、辞职、退休等人才流出的情况,严肃减员程序,严格办理时限,及时消编收编,同时积极与组织、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对接,完善相关人事手续,从源头上杜绝占编情况和“吃空饷”等现象。三是强化核查。建立定期核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对违规占编、长期借调等情形,及时发出预警,督促其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对拒不整改的,一方面暂停其新增编、新进人审批程序,一方面报请党委、党委编委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释放引智“磁力”。人才工作不仅要引才,更要汇智,要把机构编制工作与招才引智工作嫁接起来,通过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模式,多渠道、多途径释放引智“磁力”,让更多高层次人才“智汇”保山、“智助”保山。一是深化周转编制管理。以实名制管理为支撑,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周转编制管理制度,从编制总量中拿出部分编制,建立编制“周转池”,设置周转事业编制50名,通过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的方式,打破编制核定之后部门所有模式,保障满编单位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引进高层次人才用编需要,铺平招才引智的“最先一公里”。二是深化编制备案管理。在人才需求较大的教育教学、医疗卫生行业,积极推动“县管校聘”和“医疗卫生编制备案管理”工作,根据教育教学、医疗卫生事业现状和发展需要,科学核定下达两大系统县域事业编制总量,将编制管理权限交由教育、卫生部门,增强两个部门人才引进的自主权,为两大系统打通招才引智的“中梗阻”。三是深化人员总量管理。教育教学、医疗卫生行业,大胆破除编制标准束缚,科学核定人员总量标准,并以人员总量作为人员限额、岗位设置、人员招录的依据,让两大行业规模化、批量化招收专业型、技能型人才,从而破解“有编才有人、无编难进人”的引才困境,切实打通招才引智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