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工作新闻>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工作动态

保山市深化经济发达镇试点改革探索基层减压赋能

来源:市委编办 发布时间:2022-07-18 12:45 浏览次数: 【字体:

保山市在推进作风革命效能建设中,主动聚焦“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四化促四力”深化板桥镇行政管理体制试点改革,积极探索基层减压赋能。

管理体制简约化,激活发展内生动力。一是精简优化机构设置修订实施板桥镇新“三定”,优化整合原“七站八所”职能职责,按“5办、1局”和“5中心、1队、1所”综合设置板桥镇党政机构及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其中,独立设置审批服务和综合执法机构,突出加强审批服务和执法职能。二是完善派驻机构管理体制。巩固完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区镇管理体制,公安、市场监管等派驻机构以及教育、卫生机构干部任免和工作业绩考评听取镇党委、政府意见,强化板桥镇对派驻机构的指挥协调。三是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核增板桥镇事业编制4名,赋予其更加灵活的用编自主权,镇内各类人员编制统筹使用,全员实行AB岗。拓宽进人渠道,充实人员力量,严格落实空编率不突破10%的红线,改革以来新招录公务员1人、事业人员2人,政府购买服务25人。关心队伍建设,优化班子结构,改革以来进一步使用3名班子成员、提拔使用2名干部,从板桥镇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事业专技人员中各选拔1名进入板桥镇镇领导班子。出台《激励村组干部干事创业担当实施细则》,激发村组干部积极性,回引农村优秀人才到村任职48人。

审批服务便民化,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一是“一条龙”放权赋能。坚持应放尽放,将区级121项行政权力事项办理权限赋予板桥镇行使,除行政处罚外的19项行政许可,其他行政权力事项同步纳入隆阳区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同向调整公布权责清单,理清区镇职权边界,实现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基层办。注重加强赋权指导,杜绝“一放了之、放而不管”。二是“一站式”审批服务。成立板桥镇行政审批局(为民服务中心),改造200㎡临街办公场所,打造综合便民高效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一门进来、一窗对接、一揽子办理”的一站式审批服务。行政审批局(为民服务中心)挂牌运行以来,累计接待办事群众3550人次,受理办理审批服务事项2660件,群众满意度提升到100%以上。同步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应用,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100%。全面延伸政务服务触角,累计投入资金69.33万元提升改造23个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打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营商环境优质化,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一是财政金融政策积极奏效。建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梯度式灵活分成比例机制,对板桥镇不设财政收入分成基数,根据财政收入多少按区镇5:5、4:6、3:7比例分成。改革两年以来,板桥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0452万元,超分成收入累计6134万元。由市、区级安排的自主性项目和其他符合条件的申报项目优先向板桥镇倾斜,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板桥镇设立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目前,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已在板桥设立营业网点,提供便捷金融服务。二是镇域经济活力全面释放。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在商铺开办、市场准入便利化等方面精准发力,“保姆式”服务企业,全程“护航”发展。板桥镇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8家,引入上海申伸强建设有限公司投资40.8亿元实施中国永子小镇建设项目。旅游服务业实现突破发展,以青龙街为核心的人文旅游环线持续升温,青龙街成功创建为云南省旅游休闲区,吸引商家入驻235户,其中非遗文化商铺30户,日均游客接待量达3000余人次,2021年创造经济收入4000多万元。

党建引领实体化,汇聚基层治理效力。一是构建社会治理“一张网”。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将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上。推动镇机关服务力量下沉网格,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13个党建责任区,选派6名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下派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50人到各党(总)支部指导工作,形成以2000多名党员为网格长的“党建+治理”网络,实现党员联系群众和引领社会治理全覆盖。二是推行综合执法“一队伍”组建了一支32人的板桥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统一开展镇域内城市管理、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综合行政执法。安装65个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对集镇街道、进出卡点24小时不间断监控,通过社会治理平台统一调度,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实现巡查全天候,监管零距离。大力整顿集镇违章建筑、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突出问题,集镇品质得到不断提升。此外,还注重推进村民自治法治性建设,将法律咨询服务延伸到具体村务管理与村务决策过程中,提高村级组织依法决策与依法办事水平。改革以来,镇、村(社区)两级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覆盖率达100%。